正午时分,我将买好的菜肴和肉类洗净,放在砧板上,备好油锅,准备好油,这才想起昨天晚上已经用完了剩下的几滴油。于是,只好关掉煤气,换上鞋子准备下楼去便利店买油。
社区内有三个出入口,每个出入口附近都有几家便利店,那就是那种私人便利店,也有遍布全市的连锁便利店,所以日常常用的生活用品基本都能在这里买到,一般还是比较方便的。
但是想要买些低频或非快消品类的用品,可以到大的超市去买。如炒菜用的油锅这种,如果一时坏了,想在小区附近的便利商店买到,肯定不容易。
本人所在区域属于新开楼盘,又因地处城市边缘地段,便利商店从早上6点开到晚上12点,这对于平时生活比较规律的人来说,还是比较方便的。但是如果偶尔加班,或者工作时间是后半夜,想买点吃的,可能就没有什么便利的便利店了。
如果是在市中心,尤其是城市人口密集的地方,那种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就会比较多,这种相对来说算方便的。但也只是相对而言,之所以这样说,具体还取决于个人如何理解便利这一层含义,以及它所涉及的经营外延。
精神层面上,说一件事方便,应该是多方面的。一家便利商店便便,也是如此。除便利店要销售的商品种类繁多,营业时间是不是适合每个人购买的时间段,还有便利店的价格、服务优势,这些都是成熟的便利店应该具备的。想想看,楼下有那么多便利店,竞争可想而知,如今互联网如此发达,外卖平台的网络也是更加方便,一家便利店如果不能做到真正的便利,其服务群体只能是越做越窄,最后不方便的当然就只能是经营者了。
操作员方便了消费者,而消费者反过来又会回馈给操作员,这样看来,双方应该是协同关系,需要相互照应。因此,在心理层面做好便利,顺理成章就变得重要起来,能不能考虑到各个方面,就成了经营者首先要做的,这点,便利店经营者大多看好便利店先驱日本。日本便利店是世界范围内学习的典范,其道路是曲折的。
这些都是我们常见的便利商店的表面现象,这些现象会影响每个人的思维方式。
日本的便利店可以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,经营的种类除了日常生活所需的日常用品外,像是打印复印、订机票电影票、收快递、交各种税险、水电煤气费等等,几乎都有,在中国,近年来由于互联网支付方式的便利,一些企业已经被互联网占据了,但这并不意味着便利店没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。
业务上的突破,需要经营团队的思考,还是一味的照搬传统模式,待售的商品摆在货架前面,但价格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的,或者人云亦云的安排货架,完全没有考虑到店消费者的购买意愿,即便一段时间内做得很好,从长远来看,消费者也不会买。
诚然,打造特色便利店,符合个人消费者的期望,或许还需要各方面的支持。
不经过实践,就不会有勇气。
因此,最后真心想说,什么时候便利店也可以提高洗衣、缝补、修鞋等类似业务?